> 新闻资讯 > 报章杂志 >
· 洋医生建言社区卫生服务
添加日期:2014-3-5 10:57:14 作者:健康快线 访问次数:15780次

原文链接:http://www.xdcb.net/html/2011-08/23/content_7_1.htm


日前,《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早在两年前,听说中国的社区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启动,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全科医学专业,在英国从事了15年全科医生的谢吉伯便来到东城区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当起了一名全科医生,他想亲身见证中国社区医疗制度发生的变化。两年过去了,这位英籍华裔医生仍然扎根于胡同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同的是,在和中国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共事两年后,他对中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考变得更加细致和深刻了。
  两年前,洋医生谢吉伯的到来,让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因为北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头一次有了常驻的外国医生。当时,附近居民对这位穿着白大褂、黑头发、黄皮肤的洋医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说话太软,交流起来吃力。当时,谢吉伯对中国居民看病的习惯也很不适应,“很多居民过来直接就说要开什么药,那时候我需要根据病人开的药来判断他的病症。” 

  两年过去了,谢吉伯“软绵绵”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也渐渐变得硬朗、标准起来,居民们对全科医生也更加信任了。但有一点却从来不曾改变,那就是他对中国社区卫生事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关注。

  洋医生“号脉”——

  没有先天缺陷但是仍有差距

  “中国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没有先天缺陷,英国能做到的中国也能做到。”这是谢吉伯对中国社区卫生事业的第一印象。在和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同事们共事两年后,谢吉伯的这个信念愈发坚定了。 

  “北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硬件设备上已经完全赶上了英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这两年我发现愿意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年轻人和高学历人才也越来越多了。”虽然对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前景充满了期待,但53岁的谢吉伯也没有讳言中国和英国社区卫生发展现状中仍然存在的差距,其中之一就是当前中国全科医生的待遇偏低,年轻医生的流动性仍然较大,社会上对全科医生的认识亟待提高。 

  “在英国,全科医生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不会低于专科医生。在具体工作中,全科医生也有很好的决定权和话语权,在如何使用政府投入的经费方面,一线医生拥有百分之九十的决定权。”谢吉伯告诉记者,在英国,全科医生的稳定率很高,因为全科医生和儿科、内科一样是一个专科,而不是其它科室的附属品。 

  在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两年里,谢吉伯也拿着和中国同行们差不多的工资,他没有透露在英国当全科医生一年能挣多少钱,只说现在少了不少。谢吉伯还会偶尔为中国的同行们打抱不平,“虽然全科医生的工资已经提高了,但他们现在的收入和承担的工作量还是不成正比,和专科医生相比仍然有差距。”现在谢吉伯每周一和周二在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上班,剩下的时间他还会去涉外诊所工作,去一些科研机构讲课,增加自己的收入。

  洋医生“诊断”——

  全科医生“供血不足”

  谢吉伯所在的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地100多平方米,拥有6名全科医生和4名护士,服务人群1万多人,多为退休居民,每天的接诊人数为70至100人,其中多数为慢病患者。这里的6名全科医生中有3名是年轻医生,最年轻的医生去年刚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 

  “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要留住他们,这就需要解决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提高全科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这些年轻的医生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谢吉伯说,年轻人对全科医生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因为全科医生的定义就是居民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需要和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而医生的职业生涯越长就意味着他和患者建立的这种亲密关系越持久和稳定,这样稳定、持久的医患关系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谢吉伯告诉记者,在英国,一个人从婴儿出生前的孕期保健,到去世之前的临终关怀,所接受的绝大部分医疗服务都在社区完成。因为对全科医生有准确的定位和完善的体系保证,所以很多年轻人愿意投身于全科医生的行业中来,并且职业稳定率也较高。 

  谢吉伯介绍,英国家庭医生存在了100多年,形成制度也有60年的历史,他们起步早,系统也就更成熟。但就中国现在的国情而言,必须大步伐迈进,而中国社区卫生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吸纳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

  洋医生“开方”——

  实行全科医生首诊制

  在日前发布的《指导意见》中还特别写到“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看到这点,谢吉伯也特别兴奋。 

  谢吉伯说,在英国,全科医生就是一个“守门人”,所有公民都必须选择自己的全科诊所,必须由全科医生首诊、认为有必要才介绍病人转诊,居民想绕过社区到大医院看病,根本没有可能。全科医生首诊制的严格执行不仅能节约医疗成本,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 

  “全科医生首诊制的建立和落实要求居民必须和自己的全科医生建立起信任、密切的关系,这层关系是基础。”谢吉伯开心地告诉记者,在海运仓社区卫生服务站,他也有了自己的“粉丝”,在他的“粉丝”中就有一位空巢老人,虽然老人没有器质性疾病,但因为心理原因,老人经常怀疑自己有病,过去一不舒服就上医院。现在,老人一觉得不舒服,就会首先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找自己,他也会根据老人的情况进行判断。在多次诊断后,谢吉伯发现其实很多时候老人都不需要去医院,和老人聊聊天,安抚安抚老人就好了。

原文链接:http://www.xdcb.net/html/2011-08/23/content_7_1.htm


上一条: 全科医生变身糖尿病达人,现在开始!
下一条: 扎根社区的“洋医生”  
友情链接: 英国高血压预防网   英国糖尿病预防网   英国疫苗指南   英国国家临床指南中心NICE   MIMS中国   Patient   北京社区卫生服务网  

总浏览次数: